1. 首页 > 手机游戏攻略

游戏动态训练 游戏动态训练心得体会

一、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务技术

在感觉统合训练中,相同或相似的训练项目可以实现多种感觉系统的功能训练,如卧滚大笼球可以实现触觉功能训练、前庭功能训练和本体感觉功能训练,那么该项目究竟实现的是哪一个训练目标?问题的关键是训练中主要刺激的属性。如果训练人员通过大幅度推拉大笼球,那么该卧滚大笼球训练是以前庭觉为主的训练,如果是均匀推拉并变化儿童身体接触部位,那么该卧滚大笼球训练是以触觉功能训练为主的训练项目;如果训练活动是以儿童为主,训练人员提供操作指令和安防,儿童完成各种动作,那么就是以本体感觉功能为主的训练项目。所以,训练设计者及组织实施人员要明确儿童在训练活动中主要接受的是何种属性的刺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个领域内多数训练项目的完成多需要儿童多个器官的参与,都具有一定的统整性,不存在纯粹的触觉功能训练、前庭功能训练或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只是各领域训练的侧重点不同,而且,严格区分训练领域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第一节触觉功能训练

  触觉功能训练是针对个体有触觉异常来实施的。触觉功能训练会面对两类性质完全相反的情况:触觉过分敏感和触觉过分迟钝。受训对象的表现特征为:厌恶或害怕接触自己的体肤、吮、滤手指、吞咬指甲、挑/偏食、厌食蔬菜、害怕陌生或黑暗的环境、胆小、黏人、不敢尝新、身体活动协调性差、自慰、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等。触觉异常问题在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精神障碍儿童及情绪行为障碍儿童中比较普遍。一些学习困难儿童和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也存在此类问题。

一、触觉生理、心理知识

1、概念  触觉是体表受到压力、牵引力等机械作用时相应的感受器所引起的肤觉之一。触觉、温度觉和痛觉等皮肤感觉合称为肤觉。

2、结构  感受器种类:梅克尔氏小盘、麦斯纳氏小体和感受触觉刺激的神经末梢。  感受器位置: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  活动较大的地方触压觉的感受性较强。

3、功能 

3、1感觉功能    可感知刺激表面的光滑、质地、强度、面积大小、静态物体的形状、大小,动态刺激变化方向和振动大小等。  

3、2防御和保护功能  

3、3肌肉及心理放松    如:伸懒腰、洗浴、按摩、拥抱、轻抚等。  

3、4传递个体间的情感    拥抱、轻抚等表示亲密、善意、温暖与体贴等。  

3、5奖惩功能    过重的触觉会向刺激接收者传递不满情绪,使其行为受到惩戒。

4、触觉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1触觉是儿童认识世界并促进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  

4、2触觉影响儿童的社会交往 

4、3安全、自我保护。

二、触觉功能训练的基本对策

1、训练内容

温度觉、触压觉、重量觉及痛觉。  静态信息:刺激位置及其面积大小、强度、持续时间、刺激间的间距以及刺激物的物理属性(软硬、粗糙/光滑、形状)等。

动态信息:刺激的方向变化、强度变化、频率变化、连续性、多个刺激间的过渡衔接或整合等。  蒙式教育及教具中的触觉训练的优缺点:

蒙式触觉教具:触觉板、布盒、重量板、温觉板、实体认识袋。

缺点:只加强了手部的触觉。主体教具强调的是用手去感觉。但实际人体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于全身。

优点:在手部触觉方面的训练做到极致!

建议: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中,特别是专项触觉训练时,引入蒙式教具中的触觉教具是对感觉统合触觉训练的有益补充。

2、训练的基本方法

专项训练:对受训者体肤刺激的范围较大,甚至全身的,每次训练须维持一定的时长,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专项训练可以就触觉感知各维度属性进行更为具体的训练,也可以是较为宽泛的组合训练。

伴随性训练:在其它训练或日常生活中附带对童的肤觉进行训练。

3、训练的强度控制  触觉刺激有一定的滞后性,大约在30S以内。在儿童可承受范围内,触觉刺激的效果与刺激时长及强度成正比。对于触觉过敏者,训练中的刺激强度应该由弱到强,逐步提高体肤的抗敏感性;对于触觉迟钝者,训练中的刺激需由强到弱,逐步提高体肤的敏感性。4、训练基本途径

机构训练、家庭训练、学校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

5、训练注意事项

第一、根据体肤触觉敏感性实时调整刺激部位。一般而言,体肤中凡与周围环境直接接触较多的部位,其对刺激的防御较少。儿童触觉功能训练初期,触觉刺激部位须从相对不敏感的部位(手背及指端,脚背及脚掌边缘、背部等)逐步过渡到敏感地方(手/脚心、腹、腋下、颈正面、大腿内侧等)。当对刺激方式熟悉或适应水平提高后,刺激部位就不必拘泥于特定的顺序。  第二、训练中渗透必要的认知教育。

其一、儿童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向面及部们之间的关系。

其二、训练体位、动作类型及操作方式等。

其三、训练环境及设备的名称、功能、物理属性等。

其四、儿童生理及心理感受方面的术语或概念。如:手心、手背、背部外侧、体侧/体前/体后、按压、重压等。

第三、训练形式多样化  为有效避免单一训练方法导致的训练疲劳,触觉刺激形式要多样化。如频率的变化,力度的变化等等。

三、训练项目及技术要领

1、球类系列训练

球类是感觉统合室中非常重要的轻器械训练及教育工具,用途广泛。从业人员须熟悉各种球的自然属性、基本操作及安全性。

(1)、自然属性包括球的形状、大小、重量、硬度、弹性、表面光滑度和充盈度等。

(2)、基本操作:拍击、挤压、滚荡、振动、传接等。

(3)、各种球无论大小、轻重、软硬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儿童单独操练须谨慎,一般须在训练人员或相关人士的直接监控下使用。

2、滚筒类系列训练

滚筒类系列器械主要有子母滚筒、大车轮、滚筒、阳光隧道和钻笼等,它们是感觉统合训练室的基础设备,在训练儿童的本体感觉、前庭平衡、感觉-运动协调性、空间感知、判断等方面上有明显的优势,而用于触觉功能训练是“兼职”——通过伴随性训练途径实现触觉刺激。这种伴随性质的触觉功能训练虽存在刺激强度不够大、刺激目标不具体等问题,但能够较好地将触觉刺激与其它感觉刺激加以整合。(带有灯光及声音的滚筒,可以很好地实现视觉、听觉与触觉及其它感觉的整合,这种产品属于我司研发新产品的范围。在世面上无这种产品,研发此类产品来填补空白)。

适用范围:各种年龄段的智障、注意缺陷多动症、自闭症、脑瘫等儿童。

训练类型:筒类活动和筒外活动。

基本操作:原地来回滚动、滚动行进。

方案设计注意事项:

1、关注筒内设计,重视筒外设计。

2、筒外训练安全性、筒内训练注意卫生。

3、球池训练

儿童在球池完成行走、身体翻滚、手划拨球及潜入等活动,接受触觉刺激、声/光变化刺激以及身材重心变化的平衡觉刺激,对强化触觉功能、前庭功能、身体协调均有帮助。

第二节前庭功能训练

  前庭系统不仅主导着个体的躯体平衡感和空间方位感的调控,而且参与对个体各种感觉信息的统整、躯体感知——运动的协调、注意力的调节、对脑功能整体发展有重要影响,是确保个体正常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重要感觉系统。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居于核心地位。

一、基本对策

1、训练内容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是躯体运动产生的加速度,包括旋转加速度(角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上下加速度运动、水平加速度运动)。前庭功能训练内容有三个维度,角加速度、线加速度及角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的组合运动。训练项目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围绕这三个维度进行。

2、训练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是使儿童躯体处于“失衡状态”,前庭器官得到加速刺激。

A、旋转

B、滚动

C、荡摆

D、起落与震动

E、骤起急停

F、反射性调正

G、组合刺激

上述刺激可以在睁眼、闭目及睁眼/闭目交替三种状态下实施,一般而言,先睁眼——睁眼/闭目交替——闭目。闭目下制造的失平衡刺激更明显、更频繁,强度更大。

3、强度控制

先从强度小的刺激(荡摆、震动),再到强度大的刺激(如:旋转、翻滚等),若出现眩晕、胃部不适等,可让儿童静息2—3分钟。避免儿童对该项目产生恐惧或厌烦。

4、注意事项

A、刺激维度问题:单一维度和多向度刺激相结合。

B、训练中渗透认知教育问题。

C、心理支持问题。具体方式是陪伴训练、扶持、同伴互动游戏。

D、评估与反溃。

E、安防问题

二、训练项目及技术要领

1、浪桥系列(秋千)

2、滚筒系列

3、滑梯系列

4、平衡木系列

5、蹦床系列

6、独脚凳系列

7、球类系列

8、平衡台系列

9、徒手系列

10、日常生活系列

第三节本体感觉功能训练

一、基本对策

1、训练内容

分布于全身各处的各类本体感受器所感受的是肢体静止与运动的变化情况,其适宜刺激是动作的基本属性,主要包括动作的方式、幅度、速度、节律性、力量大小、持续时间、动作间的配合和完成动作的体位等。由于本体感觉既参与了意识性运动状态的感知和反馈调节,又要参与非意识性运动的调节,所以本体感觉功能的训练既要让儿童完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的意识性动作,又要参与意识性不强的反射性运动。

本体感觉训练重点是各种运动方式以及肢体内或肢体间的动作协调。训练目标越具体越小,儿童完成操作的作控制越精细,训练水平越高。2、训练基本方法

A、单一动作重复训练

B、多种动作序列训练

C、多种动作整合训练

3、强度控制  力量/负重、动作频率及动作持续时间。在训练开始的前3次,以儿童不呈现生理疲劳为宜,忌讳发生肌肉酸痛或拉伤等现象,逐步提高训练强度,确保每项训练活动后肌肉呈现轻度的生理性疲劳。

4、注意事项

A、儿童完成动作的主体性问题。要突出儿童的主动性及主体性,训练方式以“助动训练“和”主动训练“为主,尽量减少被动训练,让儿童在训练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控个体所要完成的动作。

B、儿童感知动作属性的问题。训练中经常要求儿童闭目或闭目睁眼交替来完成训练项目,增加儿童对动作的感知和表象,提高中枢对动作的有效控制。

C、训练中渗透认知教育问题。

D、关节周围本体感受器的刺激问题。关节周围的本体感受器较其他地方感受器的敏感性差,需要进行专门的挤压、揉搓和牵引等被动训,以增加关节接受更多运动刺激,提高关节周围组织对动作的敏感性。

E、安防问题。

二、训练项目及技术要领

1、球类系列

2、滚筒类系列

3、平衡木系列

4、其它器械系列

平地滑板滑行、助推滑行、空中体操、踩踏车、袋鼠跳、独角凳。

第四节综合训练

一、综合训练的基本对策

1、训练内容  因“统整“水平的差异,感觉统合训练中的综合训练分为低位统合和高位统合。

低位统合训练涉及感觉系统两两间或两个以上感觉系统间的整合训练,如视听整合训练、视觉-本体感觉间的整合训练、视-听-触-本体间的整合训练等。低统合训练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以前庭觉、本体感觉和触觉为基础,将视听觉等其他感觉刺激整合其中。

高位统合训练在低位统合训练的内容中负载认知、言语及音乐等内容,加强大脑皮层功能区与皮层下低位神经结构、外周感知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整合。训练负载的认知、言语内容,有的是大脑已经习得的,有的是新学内容。高位统合训练又分为两个水平,水平一:儿童在完成低位统合训练内容的同时,提取并呈现大脑已有的认知、言语内容,如蹦跳床上边跳边背育儿歌或回答训练人员的提问等。水平二:儿童在完成低位统合训练内容的同时,学习新的认知、言语内容。

2、训练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被E动、助动、主动、间歇、间隔训练。

特有方法:继时性综合训练法和同时性综合训练法

继时性综合训练法:训练内容的完成时间上有前后顺序、相继连续进行。如:直立原地闭目旋转5圈后,径直进行平衡木行走训练。

同时性综合训练法:是指几项训练内容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3、难度控制

难度一般从四个方面控制:

其一、调控训练内容的数量

其二、调控训练内容的难易度

其三、调整内容的实施方式  其四、调控动作的节律。

4、注意事项

A、训练人员要有“统合“意识

B、训练人员要对儿童有全面了解。如:意志品质、感知能力、运动状况、学校教学内容、兴趣爱好等。

C、实时展开相关概念、术语的认知教育。

D、安防问题。

二、训练项目举例及技术要领

1、单一器械上的综合训练活动

A、球类系列训练

B、浪桥系列训练

C、平衡台系列

D、平衡木系列

2、不同器械间的综合训练活动

A、海洋球(池)与其它器械的综合训练

B、球类与其他器械的综合训练

C、平衡木与其他器械的综合训练

D、平衡木与其他器械的综合训练

E、其他器械间的综合训练

F、徒手和日常生活综合项目

二、户外活动游戏大全

户外活动游戏有粘泡泡糖,天气预报,红绿灯,搭三角形,老鼠笼。

1、粘泡泡糖

所有的孩子围成一个圆圈,边拍手边说:“粘泡泡糖,粘泡泡糖。”孩子问:“粘哪里?”老师说:“粘肩膀(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孩子马上两人一组互相碰肩膀。

2、天气预报

老师说:“下大雨。”孩子说:“不怕。”老师说:“下雪。”孩子说:“不怕。”当老师说下冰雹时,孩子们立刻蹲下抱住头,慢者被淘汰。

3、红绿灯

老师作红绿灯(胳膊上举为红灯,放下为绿灯),游戏开始,孩子们开车行驶,看到红灯后立即停止,绿灯可以继续行驶,出现错误的返回原点重新开始。

4、搭三角形

孩子分成若干组,每组6个小朋友,搭成三角形的样子,听老师的口令向左,“三角形”一起向左走三步,老师说向右(向前,向后),三角形一起向右(向前,向后)走三步。

5、老鼠笼

班中三分之二的孩子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做成老鼠笼,其余的孩子扮演老鼠,游戏开始,所有的孩子一起说:“老鼠老鼠坏东西,半夜出来偷吃米,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抓住你。”扮演老鼠的孩子则围圆圈绕S跑,当说到抓住你的时候,一起把手放下,在圈中的孩子即被抓住。

扩展资料

户外活动游戏好处

1、户外活动让你精力充沛

太累了,想多来几杯咖啡提神吗?可能你并不需要这种咖啡因,而是应该出门休息一会。一项研究显示,在户外的开阔地休息20分钟可以给你的大脑充能,像一杯星巴克一样提神醒脑。

2、在户外健身更轻松

有没有感觉在户外健身比室内更加轻松,这可能要归功于那些绿色植物。在一项小实验中,研究人员让骑自行车的人在绿色、灰色和红色的镜头前分别骑行。

三、7岁孩子训练专注力9个小游戏

7岁孩子训练专注力9个小游戏

7岁孩子训练专注力9个小游戏,孩子刚生下来就是一种白纸,母亲一定要用心照顾教育好,孩子在养育上面,方方面面都是需要家长格外注意的,为大家分享7岁孩子训练专注力9个小游戏。

7岁孩子训练专注力9个小游戏1

1、静止乒乓球训练(3~8岁)

让孩子将乒乓球拍保持水平状态,把乒乓球至于球拍中央,保持球拍平稳,球不落地,若球有滚动,孩子可以微调球拍。家长在一旁用秒表记录球保持平稳的时间,球一旦落地,重新计时。

2、乒乓球动态训练(3~8岁)

地上画一条直线,让孩子将搁着乒乓球的球拍平端于胸前,沿所画的路线前进,每次训练10分钟。

3、挑棒游戏(3~8岁)

给孩子提供一堆细棒,让孩子试试在不触动其他棒的情况下,可以挑走多少根棒。

4、走迷宫(3~12岁)

给孩子找一些迷宫图(网上或幼儿画报上都有)让孩子拿着铅笔,画出走出的路线。

5、听指令夹弹珠(5~8岁)

这个方法可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但是对孩子手劲要求有点高,所以只适合大一些的孩子。

6、垫上游戏(1~5岁)

家长们需要准备一张软垫,和一段轻快的音乐。

对于年龄小,还听不懂指令的孩子,可以让孩子躺在软垫上,双臂上举置于脑袋两侧,微屈膝盖。

训练时,家长可以播放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或有节奏的口令。让孩子配合音乐和节奏连续翻滚。

这个游戏适合于孤僻、胆小、脾气暴躁、分心多动,注意力不协调的孩子。

7、闭目单脚直立(3~12岁)

首先,让孩子平躺在地面上,做三次深呼吸。吸气要深,要满,吐气要慢,要均匀。

家长用秒表计时,记录保持平衡的时间,如果抬起的脚触地,则重新记录。这是对孩子平衡能力的一种训练,要让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必须先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

8、走直线训练(3~12岁)

训练准备:一根10米左右的长绳,胶带,最好在宽阔的空间进行。

家长在地上拉直长绳,两端用胶带固定住。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训练效果,家长还可以在长绳一段放置一样东西,比如玩具。作为孩子视觉的着落点,东西放置的位置,最好跟孩子的视线在同一水平。走直线训练对于多动症、注意力障碍都有改善。

9、故事接龙(3~12岁)

通过故事接龙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听觉有意注意能力。同时,完成故事接龙需要孩子发挥一定想象能力,家长也可以把一些价值观注入到故事里,这比简单的说教有用多了。

如何从小提高并训练孩子专注力

视觉注意力训练

让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动物图片,并且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给孩子看一张照片,让他说说照里都有什么人,几个男的、几个女的`、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儿、他们每个人都在干什么、手里拿的是什么等等。再比如让孩子观察桌子上的水果,然后让他说出它们的名称、颜色等等,不过让孩子观察的东西要不断的变换,不然孩子就会感到没兴趣了。

动作注意力训练

就是通过让孩子完成特定的动作来达到训练注意力的目的。比如教他做一些体操动作、舞蹈动作或一些游戏动作,都能达到这种效果。可以进行“请你跟我这样做”这个游戏,大家围一个圈,前一个人做什么动作,紧挨着他的人就学着做这个动作,第三个人又学第二个人的动作,以此类推,谁要是跟不上就要罚唱歌,可以让小朋友们一起来做这个游戏,也可以全家人一起来做。

7岁孩子训练专注力9个小游戏2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几个小方法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不要同时交代孩子做好几件事,而是把事情拆开来,一次要他做一件事。

闲杂人等回避

教导孩子要固定一个标准,例如妈妈的标准或奶奶的标准(以主要照顾者为主),其他家人尽量不要介入或发表意见。

适度奖励

如果孩子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要大方给予口头奖励或是大力拥抱他。

找出不专心原因

从人、事、时、地、物这几方面找出孩子不专心的原因,然后一一排除它。

找出能帮助孩子的办法

有的孩子可能看到老师的照片会变得更专心,有的孩子看到书桌前的备忘小纸条又会继续专心做功课。妈妈可以协助他找出能提升专注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让孩子习惯经常阅读,要记得尽量让孩子自己主动去读,等他读完再让他讲给你听,而不是你念给他听。

听音乐,加强听觉训练

加强听觉的训练也是培养专注力的方法,所以让孩子专心听音乐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

培养运动的好习惯

6岁以前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以上,6岁以后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

收集医疗、教育资源

不管是咨询医生或老师还是自行上网找数据、看书,都可以收集到很多训练孩子专注力的信息。

让“分心”帮孩子转换情绪

当孩子已经心不在焉时,那就给他5~10分钟先去分心,先起来动一动,或是看个电视,然后再让他重新回到功课或家务上。

7岁孩子训练专注力9个小游戏3

影响孩子专注力的5大因素

1、生活环境。由于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现在的生活中又充满了太多的干扰,比如随时会响起来的手机、多得数不清的电视节目等,这虽然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却也减少了孩子们之间的人际互动,同时也不利于孩子专心学习。因此,孩子的注意力就一代不如一代。

2、先天气质。如果孩子本身特质就是属于坚持度低、注意力低的情况,相应的专注力也会比较低。

3、刺激过多。现代孩子受到的刺激比较多,所以选择也很多,当孩子觉得眼前的玩具或事物缺乏吸引力的时候,或是对所进行的活动有挫折感时,就很容易找其他东西来代替,而不是专注于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4、过度宠爱。如今家庭中的孩子都很少,所以家长的宠爱就更多地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处处都帮他打理好一切,学习的机会减少,专注力的培养就更加困难。

5、大肌肉活动不足。孩子心中明明想要骑车、溜滑梯,父母却一直要孩子画画、玩拼图,造成大肌肉活动不足,专注力集中的情况就会很差。

专注力的4种类型

因为先天气质有所不同,所以每一个孩子的专注力表现也不一样。总体来看,孩子的专注力大概可分为4种类型。因此,在我们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之前,应该先来考察孩子属于哪一种类型,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1、拖拖拉拉的孩子

要这一类型的小孩专心没有问题,但是要他静下来专心做事,却得让家长花费不少力气,他们的性情大多容易紧张、敏感或羞怯,可能每天都需要妈妈唠叨,他才会把该做的事做好,做功课时可能又喜欢东摸西摸,等长大之后,也可能是不拖到最后一刻就不把事情做完的人,一直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印象,属于专注力最低的孩子。

2、复杂型的孩子

这一类型孩子的专心情况如何,要看他当天的心情、环境、身体状况而定。如果生理或心理稍有不适,很可能就会对专注力表现产生巨大影响。在未成年以前,大部分的孩子都属于这一类型。不过,复杂型的孩子似乎更不能忍受任何事来影响他们。如果想要让这些孩子专心,除非是活动特别有趣或是他非常喜欢这些伙伴,不然的话,他一定会立刻离开,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3、稳定性极高的孩子

对于这一类型的孩子来说,虽然也会有不专心的时候,但是那样的状况极少出现。相反,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专注于手边正在进行的事情。对于父母而言,他们绝对是好管教的孩子,从来不需要家长过分担心。

4、极端的孩子

专心的时候非常专心,但是当他不想专心的时候,谁也拿他没办法,这就是极端型孩子的专注力特色。只要是有兴趣的事,他就会专心去做,一点也不会被外界干扰,否则就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通常这一类型孩子的性格比较容易紧张,如果事情或环境临时产生变化,或需要暂时放手的时候,他通常不知道该如何妥善处理。